战争灾害的防护

发布时间:2015-07-16 信息来源:原创

战争灾害的防护
    战争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可谓是人类的悲剧,但有矛必有盾,只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防护方法,就能减轻战争对人类的损伤。这里着重介绍战时防空袭和防核、生、化武器的方法。
(一)战时对空袭的防护
    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,一旦发生局部战争,其空袭手段日趋先进。现代战争表明,尽管现代空袭对城市构成的威胁日益增大,但如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,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对人员的伤害和城市设施的破坏。
     空袭是指利用航空、航天飞行兵器对城镇及陆地、水域等目标进行攻击的战争行动。现代战争中空袭的特点有:
    ·空袭的突然性强。
    ·空袭的范围很广。
    ·空袭的破坏力大。
    ·空袭前的准备
识别防空警报信号:
     防空音响警报信号有三种,即预先警报、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,由国家统一规定,城市防空指挥机关决定发放。
    ·预先警报:规定音响信号鸣36秒,停24秒,重复3遍为一个周期,时间3分种。这是预先告诉人们,敌人即将空袭城市,要求做好防空袭的准备。
    ·空袭警报:规定音响信号鸣6秒,停6秒,重复15遍为一个周期,时间3分钟。这是表明敌机或其他空袭兵器已临近城市,空袭即将或已经开始,警告人们迅速隐藏。
    ·解除警报:规定音响信号连续鸣长声,时间3分钟,表示空袭已结束,警报已解除。
    了解现代空袭兵器的基本知识,比如各种不同的轰炸机及导弹的外型、识别不同国家飞机符号。
    熟悉周围的防空隐蔽设施,明确疏散隐蔽路线。
    准备好随身携带的生活用品和药品,如手电、水、急救包等,同时带好防核、化学、生物武器的简易器材。
    房间的玻璃窗均应贴上“米”或“井”字形的纸条或布条,以防玻璃震碎伤人。

小知识:单人掩体(猫耳洞)的构筑方法
    在紧急情况下,可根据不同地形,自己动手构筑单人掩体,也具有一定的防空袭保护能力,其方法是:
    在远离建筑物的空地(距建筑物的距离至少在其建筑物高度一半以外)处或在土质较好的沟渠、土堆、田梗挖一个内径1—1.4米,高1.8—2米的坑洞。 洞口四周垒起30—50厘米高的土,并垒结实。 若地下水位较高,可用水缸等就便器材放置在洞底内,保持掩体干燥。
空袭时的保护
听到预先警报时:
    ·立即关闭煤气、熄灭炉火、切断电源。
    ·携带准备好的用品,照顾好老人和小孩。
    ·迅速、有序地进入指定的防空设施。
    ·夜间应严格遵守灯火管制的规定。
听到空袭警报时:
    ·应就近进入防空设施隐蔽。如情况紧急无法进入防空设施时,要利用地形物就近隐蔽。
    ·在街上:车辆就迅速靠路边停下(注意,不要影响救援车辆的通行),行人要就近进入地下室、地铁车站或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底层等处隐蔽,不要在高压电线、危险房屋和油库等易燃易爆危险处停留。
    ·在公共场所:商店影剧院以及车站、码头的人员应听从指挥有秩序地利用地形地物分散隐蔽,不要慌张、拥挤、乱跑。
    ·在室内:可在钢筋混凝土楼房(5层以下)的底层、走廊或底层楼梯下,或在跨度较小的独用卫生间、灶间等处藏身。以上条件不具备时,也可趴在床下、桌子下或蹲在屋角边,切忌站在窗口或露天阳台上。
    ·在空旷地:可就近选择低洼地、路沟边、土堆旁或大树下疏散隐蔽,当发现炸弹(导弹)在你附近投下或爆炸时,应迅速就地卧倒。
    卧倒的方法是:面部向下,掩住耳,张开嘴,闭上眼,胸和腹部不要紧贴地面,以防震伤。
空袭后的救护
     听到解除警报后,应当积极参加抢救,尽快恢复生活和生产秩序。
    ·观察:了解隐蔽场地周围人员、设施的损伤情况,查明周围有无未爆炸的炸弹等可疑危险物。
    ·抢救:查看有无人员受伤、被埋或发生火灾,以视情抢救。
    ·报告: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所在地的人员、物资损伤情况。

分享到: